返回栏目
首页专题 • 正文

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在蓉召开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朱景波

 2018年11月7日至11月11日,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暨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11月8日上午,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正式启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春良致开幕词,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表薛建兴、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陇军、芬兰农业与林业部代表Marja Kokkonen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美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家驻华大使馆及总领事馆、川陕甘三省林业主管部门及保护区、大熊猫国内外饲养繁育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


        李春良在讲话中指出,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加强大熊猫保护对于维系生物多样性、平衡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隆重举办“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暨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目的在于分享中国大熊猫保护成就,构筑大熊猫保护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和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大熊猫是人类共同的珍贵自然遗产,大熊猫保护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同心协力,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保护好大熊猫,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和生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规模空前 400余名中外专家献言献策

        本届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首次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林业厅、陕西省林业局、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协办,中国动物园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承办,是一次规模和实力空前的国际大会。

        来自美国华盛顿动物园、德国柏林动物园等16家大熊猫国际繁育合作单位的代表,美国史密桑尼学会等17家国际科研合作单位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0家国际组织代表,香港、澳门地区代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20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四川卧龙、陕西佛坪、甘肃白水江等20余家大熊猫保护区的专业人士,北京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广东长隆集团等国内30余家境内动物园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大熊猫就地保护与野化放归、饲养与繁育、营养与行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发展、公众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夏咸柱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美国国家动物园保护生物学家 David Wildt等国内外顶尖大熊猫专家在会上交流分享了学术成果。

年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最新大熊猫数据

        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首次发布了最新大熊猫数据。

        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2018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幼仔存活率达到93.75% ,其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繁育成活31只,含旅居马来西亚繁育成活1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成活11只,含旅居日本繁育成活1只,北京动物园繁育成活3只,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种群。

        目前中国与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在外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大熊猫数量58只。大熊猫既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又将世界保护工作者聚集到一起,成为濒危物种全球保护的典范。

        今年计划还将继续开展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自2003年启动野化放归以来,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放归数量将达到10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结近几年来大熊猫保护繁育情况 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张志忠对近几年来大熊猫保护繁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切实加强栖息地保护,认真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和基因孤岛化问题;

         二是全力抓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规范开展野化放归工作,规划建设好放归训练场,鼓励开展多种放归形式、放归方法和放归区域的探索研究,推进实现找到最佳放归途径,补充野外种群的目标;

         四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大熊猫科学研究,推动国际合作研究和交流平台的建立;

        五是加强种群间基因交流,用制度机制和行政方法强化圈养种群优生优育和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鼓励寻求与野外个体进行交流的科研探索;

        六是重视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关切,正确引导舆情。强化大熊猫国内借展活动的管理,规范借展行为,强调借展活动的公众教育目的,建立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

        七是鼓励和支持展示和发掘大熊猫文化艺术内涵的多形式活动,扩充大熊猫保护内涵,弘扬和提升大熊猫保护在促进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

        会上,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做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报告。

        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整合了80余个各类自然保护地和众多国有林业局(场),囊括川陕甘三省主要大熊猫栖息地、基因交流走廊带和部分潜在栖息地,是中央赋予川陕甘三省探索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新机制体制的重大责任,也是大熊猫保护新范式的落地。目前,已编制印发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重点、路径、时间表和责任单位;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队伍;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组织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同时,还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强了资源保护和合作交流。根据规划,在2020年底前,疏通此前处于孤立状态的各栖息地之间的生态联系种群联系,明显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对划入区的生态系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做2018年会报告

        会上,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研究员张志和做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报告。报告总结了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2018年的工作和成果,对2019年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规划和指导。报告强调,当前大熊猫圈养种群迅速增长,各大熊猫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应措施,在确保大熊猫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发展圈养大熊猫种群,要以科学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技术体系,以保证大熊猫保护事业的稳步发展。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和对外交流成果喜人

        据悉,今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功繁育并存活大熊猫幼仔9胎13只,其中包括海外出生的1只大熊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自1987年成立。种源匮乏、资金短缺、人才稀少、技术薄弱,这些都是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攻克层层难关,不断提升、不断超越,从6只病、饿大熊猫开始,从贫瘠的山坡到现代化的大熊猫家园,通过科技的力量与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现存195只的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种群。

        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人工饲养种群的绝对增长率高达200%(2013-2016),并先后在大熊猫、小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研究保护、野外救护等方面取得了7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了400余篇论文。

        与此同时,大熊猫作为“国之交”和“心相通”的使者和桥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先后出访13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繁殖成活大熊猫32只。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还正在与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和德国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全面展示了中国环境保护成就,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主办单位:中视玖诚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大声互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监督管理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9006183号
    总编室电话:010-56049322 外联业务部QQ:5691487
     Copyright © 2016-2024 中视头条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